《成长型心智:不完全使用手册》增补

今天早上(北京时间10.30晚上)听 @刘建鸿 老师在“开智书友会”的微信群中分享Mindset,尤其是Mindset在育儿上的应用,很受启发,虽然我不育儿:)

我个人从Mindset的相关研究上受益良多。去年写下《成长型心智·不完全手册》,只是出于个人兴趣,同时方便自己使用。文章没有得到什么直接反馈,倒是后来志平在不同场合下做了推荐。今天早上看到大家提出的各种问题,才发现只要不是和育儿特定相关的,很多问题,其实都可以在那个手册里找到答案,至少可以找到线索做进一步研究。

刚才回顾了聊天记录(60页啊),记录几个想法,算是对“手册”的增补。

成长型心智如何测量

段新星提出的问题很有意思:

“如果说图灵测试可以测出对方是否具有人工智能?那么怎样的测试可以测出对方具备growth mindset?”

建鸿老师是这样回答的,

“问问他的经历,以及对经历的看法,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问问他对同龄人的看法,无论比他优秀还是弱一些,看看他能不能看到他们背后的积累和努力。”

我非常赞同,Mindset的核心问题正是关于困难和挑战、能力和努力的态度。

补充几点:

1、Mindset的官网上,的确有一个测试问卷,翻来覆去地问“华芳,你怎么看”这类问题:) 可是,即使你都按着成长型心智的方向作答了,也未必能证明你真的就拥有“成长型心智”。我个人感觉这个测试是配合市场的工具。但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通过测量的方式来判断具有何种心智,或许Dweck博士都还没有解呢:)

2、同时,Mindset不是一个标签,贴上就大吉。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情形下,有时候会是僵固型心智,有时候会是成长型心智。重要的不是你怎么认为,而是你怎么行为。从行动上来判断,或许更为靠谱。所以我赞同建鸿老师对段新星问题的回答。

3、在行为表现上,也可以参考一下我在手册里列出的警醒清单。这张清单里,列出的很多僵固型心智行为,我自己就经常犯。

如何转换为成长型心智

一旦了解Mindset以后,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发现自己存在僵固型心智的行为。下一个问题自然就是,如何转换?

我在“手册”里列举了三步走的转换方法,而官网上有一个四步版本。本质上差不多。

说到底,转换的第一步是察觉。当我们出现僵固型心智的想法或行为时,能够迅速意识到,然后把自己从这个陷阱里拔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转换Mindset,不只是一个思维模式,更是一项技能,练习越多,越熟练。这和Mindfulness的练习是异曲同工的。所以我很理解建鸿老师会推荐Ellen Langer的书。

当然,前面提到的清单,也是一个很有效的工具。

机械式努力一定就是成长型心智吗

建鸿老师在成长型心智时,细分为机械和有机。成长型心智相信只要努力就可以改变,所以乍看之下,坚持努力似乎的确是成长型心智的表现。但这个问题也需要进一步剖析。

Dweck博士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

在一门比较困难的大学化学课上,有学生通过强记笔记、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而另一些学生则尝试各种办法、使用各种资源帮助学习,如研究考试错误、调整学习策略、找教授帮忙等。前者的努力是僵固型心智,而后者才是成长型心智的表现。现实中常见的例子是,不少人在切入正事前,常常会花过量时间查资料做准备,这时候就值得警觉一下了。查资料是相对容易的努力,而这样可能给自己造成“我已经非常努力”的错觉,从而避免真正有挑战的努力,这恰恰是僵固型心智的表现。

所以,如果机械的努力和坚持,是为了避免更大的挑战,它其实正是僵固型心智的体现

微信分享会的最后,志平提到与Dweck分道扬镳的Gollwitzer和执行意图。志平有文在此。这是我不熟悉的话题。期待下一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