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记
- 1. Lauren Kuntz,我们的家园
- 2. Miles Jackson,古巴滑板
- 3. Phoebe Smolen采访Mary Lou Jepsen
- 4. 年少时遇见的世界 vs 未来的Serendipity
- 5. 最后一幕的惊喜
题记
11月14-15这个周末举行的2015年TEDxBeaconStreet年会结束两周了。断断续续写了几个片段,终于趁着感恩节这个日子,拼接完整了。
于我而言,Inspiration是生命之不可缺。TEDxBeaconStreet是全球1000多个TEDx社区中,为TED供源最多的社区之一,也是最前瞻最创新的社区之一。在那两天里,早8点到晚8点,10个组块,80位讲者,连午餐都如同赛跑,持续的多巴胺成了最有效的咖啡因。家门口的TEDxBeaconStreet,是可遇不可求的近水楼台,虔诚感恩。
11月中旬的波士顿,凉意已深。周六一大早,四下静谧,空气清冽。我推开「林肯学校」的大门,一阵暖气袭来,人声鼎沸,真是里外两重天。这个周末,这里将上演一场精彩纷呈的TEDxBeaconStreet。
还不到8点,签到的人群已经排成了2条长队。填写名牌时,我身边是两个10来岁的小姑娘。她俩很认真地商量,「你觉得应该写全姓名,还是只写名字?」一个小姑娘还探过头来看我怎么写。走向会场时,我惊讶地发现走廊里好多孩子,有的可能只有6、7岁。重要的是,他们都正儿八经地挂着名牌。Really?这么小,来参加TEDx活动?
后来才知道,周六上午整个板块,着眼于青少年,面向家庭。观众席中,我的确看到不少人,貌似举家前来。这天上午,带给我很深的感触。即使2周过去了,依然清晰。
1. Lauren Kuntz,我们的家园
Lauren Kuntz,哈佛大学地球和星球科学博士,MIT机械工程和物理双科硕士。她走上来,身后的屏幕,是深蓝的地球。没有多余的话,Lauren单刀直入,抛出问题:你能想象一个低碳的世界吗?你能做什么?
很多人也许没想过这个问题;很多人甚至觉得自己做不了什么。Lauren讲述了Jack的故事。
Lauren在哈佛大学为本科生开设了一门课,要求学生们为「创造一个低碳世界」寻找解决方案。一开始,Jack和多数学生一样,打算综合分析研究资料,提交一个方案,应该不算难事。可是,当他更深入地了解产品供应链、能源和环境的生态链,他被深深地吸引了。他同时也意识到,当前问题的严重性,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想象。学期结束,Jack没有能够「创造一个低碳」世界,可是他已经做了一个决定:在环境科学领域深造,用一生为这个目标去努力。
Lauren用精美的画面和震撼的数据,展示我们的生存环境如何堪忧;她用「一条牛仔裤的旅程」,说明我们习以为常的行为背后,承载了多大的能源负担。Lauren倡议,每个人都去多了解、多学习环境的相关话题,一旦深入,对于自己应该做的、能够做的,你会有更清楚的认识。
故事结束时,Lauren深情地说:
我们的地球没有备份。 这是我们的地球,这是我们的家园,它需要被拯救。我决定将用整个余生,致力于这个问题。我请求你们,深入了解这个话题,我们一起来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这不是简单的物品回收,也不是少买一条牛仔裤。而是关于人与人的守望,关于爱,关于你。而我们,应该从现在就开始。
【我在观众席】
那一刻,有些触动。地球、环境、低碳世界、人类未来。礼堂里的孩子们,他们会怎么看自己所在的世界?他们会想到多远的未来?他们会怎么看只比他们大几岁的Jack的梦想和承诺?
2. Miles Jackson,古巴滑板
2012年,24岁的Miles,他做了一项貌似「疯狂」的决定:辞去国家公务员的职位,取出401K养老账户里的存款,全职加入他2年前创立的非营利机构「古巴滑板」(Cuba Skate),帮助古巴的滑板社区成长。
Miles说,这个决定不是心血来潮。6岁时,他被诊断为糖尿病,从此开始了一生的「抗战」,小朋友最喜欢的生日会、万圣节成了他最大的煎熬和痛苦,也带来了强大的挫败感和愤恨。还好,他在滑板中找到了出口。「滑板教会我一次次从失败中站起来,大胆去挑战未知和风险,尽情去发挥创意」。
2010年,他在密歇根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加入了古巴哈瓦那的国际学习项目。在那里,他发现了一个滑板少年的社区,很快成为了其中的一员。他发现,纵然美国和古巴的政治、经济、文化有天壤之别,滑板成了他和古巴少年们「无障碍沟通」的语言。他看到同样的渴望,同样的挣扎,同样的兴奋。而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制约,这些少年需要很多人共享一个滑板;滑板也成了一个构建社区的途径。
回到美国,他创立了「古巴滑板」,同时做着政府研究员的全职工作。他2年后做出的「疯狂」决定,在常人眼里,似乎至今还在「承担结果」- 他得不断地打零工来补充收入。可是,他从没有后悔,因为他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更大的世界,他和全世界的「同道中人」走到了一起,加州的、巴西的、澳大利亚的。他们一起,让滑板塑造更多幸福而美好的生命,创造更多充满积极和关爱的社区。此外,作为糖尿病终身患者,Miles还担任「青少年糖尿病基金会」理事,支持青少年糖尿病的研究。
【我在观众席】
Miles看起来很内向,演讲的音量始终不大,也没有太多的抑扬顿挫。可是,在他展示的图片上,你看到他和古巴少年们在一起时、他背着大包小包滑板材料到达古巴时,脸上无比灿烂的笑容,你会相信,他真的找到了自己内心的激情。他的职业决定,显然不是寻常路。可是他找到的自己、触及的生命,有多少「寻常路」能实现?不是每个人都会辞职走一条高风险的职业路,可是Miles让我们看到生命的另一重价值和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3. Phoebe Smolen采访Mary Lou Jepsen
小姑娘Phoebe Smolen,看起来只有13、14岁。她面前的这位,Mary Lou Jepson,亲切随和,可是她的成就,可能要吓你一跳。
Mary Lou Jepson,
- Facebook工程技术部总裁;此前在Google领衔创立了大名鼎鼎的X实验室,并负责2个「登月」项目(moonshot projects)。她还联合创立了一系列科技公司,出任CEO或CTO,个个公司都对特定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催化作用。
- 她的另一项重大成就是,联合创立了OLPC(One Laptop One Child,每个孩子一台电脑),开发出$100以下的贫困地区孩子专供电脑。这些产品不仅改善了贫困孩子的教育机会,更是催化了「上网本」的时代。
- 她的学科领域文理通吃,在布朗大学获得电子工程和艺术双学位;在MIT获得媒体技术硕士学位;在布朗大学获得光电科学博士学位,同时对物理、神经科学等领域有很深研究。
- 她被Anita Borg Institute评为史上50大杰出女性电脑科学家;入选时代周刊「百大人物」;2013年被CNN评为「年度10大思想者」。
- 而在她这些成就的背后,还有一个事实,在她攻读博士期间,曾患脑瘤,困在轮椅里,每天靠药片支撑。
Phoebe作为小主持,访问Mary Lou。她的提问,很有意思:
- 问题1:我们正处在虚拟现实的革新阶段,你能为我们展望一下,20年后虚拟现实会是怎样一幅图景吗? (挺深刻的问题啊,是这年纪小孩儿提的吗?主办方帮她写的吧?)
- 问题2:你能描述一下你的学业和职业路径吗?
- 问题3:你能描述一下你怎样进入神经科学领域的吗?
- 问题4:在虚拟现实领域,你觉得最酷炫的技术会是什么?譬如谷歌眼镜?(哈,Phoebe眼里,谷歌眼镜算是当下最酷讯的技术!或许这些问题,不是大人捉刀?)
- 问题5:当CEO是什么样子?(观众席中一阵善意的笑声,听到离我不远的邻座说,「Cute」)
- 问题6:你上了好多个大学,拿了好多个学位,你能说一下这些经历吗?对你今天有什么影响呢?
- 问题7:今天我们中的很多人,也想成为像你这样的工程师。你对他们有什么建议吗?(Mary Lou建议说:选择你感兴趣的多个领域,进行深耕,它甚至可以是篮球。我们当前的教育虽然嘴上说,鼓励跨学科教育,其实根本做不到。你自己得狠狠地下功夫)
- Phoebe非常严肃,俨然自己是观众的代言人,有时还会很认真地评论一句,「恩,我很同意。」而Mary Lou显然没有把她当小孩,每一个问题,都认真作答,包括那个CEO的问题。
【我在观众席】
要想鼓励女孩子学习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有什么能比一个现实的榜样,近在眼前,来得更直接、更有效呢?场间休息时,我看到有孩子去找Mary Lou,也看到这个「大人物」,一脸的专注,你能设想后续的可能吗?
Mary Lou对待Phoebe和其它孩子的平等与亲和,令我想起一位朋友说过的话,(对于孩子)
If you don’t take them seriously, they will never take themselves seriously.(如果你不把他们当真,他们永远不会把自己当真」。换句话说,你把他们当孩子,他们永远不会把自己当大人。
4. 年少时遇见的世界 vs 未来的Serendipity
这只是周六上午让我感觉触动的几个片段而已;同样激励的还有用心做蛋糕的Ellen Bartlett、用蒸汽朋克艺术创作来帮助自闭症儿童的Bruce Rosenbaum;还有来自MIT媒体实验室用「众包」大数据来提升城市智慧的Nikhil Naik。蒙特雷国际研究院的退役海军少将Russ Howard,从加州赶来,以详实的数据展示了全球所面临的经济、资源挑战,甚至提到了中国独生子女政策的负面影响。结束时,Howard将军望着在座的孩子们,说,
孩子们,非常抱歉,我们搞砸了。未来得看你们了。
这些不同年龄、背景、职业的演讲者,丰富地交织在一起,传达的信息却异常鲜明:更大的世界、更远的未来、更多的可能、更美的人性、更深的关爱。这些话题,对于还在上小学、中学的孩子们,会不会太远?
环顾四周,是稚气而专注的脸。我不断地想起《在火星上退休》中的一段文字:
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在月球着陆的那一刻,和以后的科技革命有着某种神秘联系。这一年,那些引领世界的人物正在少年时代:斯蒂芬·沃兹尼亚克19岁,保罗·艾伦16岁,史蒂夫·乔布斯15岁,比尔·盖茨14岁。
在几十年后他们的回忆录或访谈中,都不约而同提到了阿波罗登月带给他们的震撼:人类可以超越地球,到达另一个星球。
被乔布斯誉为“我们那一代人圣经”的《全球目录》,就是用从阿波罗上拍摄的彩色地球全景图作为封面。主编斯图尔特·布兰德写道:“在去往月球的路上,我们重新发现了地球。”
《星际迷航》,是这代人共同迷恋的影片。《星际迷航》描述了一个乐观的未来世界:人类同众多外星种族一道战胜疾病、种族差异、贫穷与战争,共同寻找新的世界、发现新的文明,散播和平与理解,最终建立起一个强大的文明。
当这些硅谷天才们开创了一个世界后,他们最先想到的是头顶的星空。
英语里有个词,叫做serendipity,不经意的撞见,不经意的收获,中文有译作「奇缘」。我们成年后,有多少梦想,源于少年时代不经意间播下的种子,成就了未来的 serendipity?我们年少时,听到怎样的世界,看到怎样的人性,了解到怎样的自己,会如何塑造我们的一生?
谁都无法预测,这些演讲,会不会在某位少年的心中,播下serendipity的种子?这些种子,多年后,也许会成为另一个伟大的「登月计划」,也许会成为高速路收费口为下一辆车付买路费的小小善意;可是,这背后的欣慰是,他们的世界,都比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大。
也许有人说,TEDxBeaconStreet舞台上的这些人,太宏大,太遥远,太不切实际。那么我想问,你说的「实际」是谁眼中的实际呢?如果我告诉你,所有这些讲者,对于这些「宏大」的主题,他们不仅是演讲者,也是践行者,你会怎么想?如果我再告诉你,成就如Mary Lou Jepson,她对3D打印、虚拟现实、穿戴设备的贡献,很多是源自于对艺术和历史的热衷,对未知的深究,甚至在神经科学还是冷门学科时,你觉得这些学科算得上「实际」或者「有用」吗?
当Jobs、Gates、Musk、Theil这些人,被阿波罗登月激励时,我们正在轰轰烈烈地搞文化大革命。过去30年,我们的经济起飞了,可是我们的视界,或许仍然没有脱离「管窥」的限制。
我虔诚祈愿,让我们为今天的少年,创造条件和机会,帮助他们看到比自己更大的世界,比现在更远的未来,比「现实」更无尽的可能,看到即使对他人,也可以有比对「自己人」更深切的关爱。
5. 最后一幕的惊喜
周六上午,最后一个上场的是18岁的中国青年Niu Niu。
他以一曲肖邦开场;然后起身,淡淡地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他13岁来到波士顿的「新英格兰音乐学院」,现在是茱莉亚学院二年级学生。在强手如林的茱莉亚学院,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同侪压力,最想做的就是不断地开演奏会,证明自己。剧院的经理们都告诉他,「不要急;先练内功,在你的音乐里找到自己的声音。」他一直听不进去,直到今年夏天,
我的好朋友问我,「你生命中最想要的是什么,最想做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总是会出现在采访中,我已经回答过上百遍了。
我通常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想要成为世界上最棒的钢琴家。」
而这一次,我没有回答。我想了好几天。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回答,
「我想在80岁,甚至90岁时,仍然在舞台上弹奏,音乐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希望能不断地学习,而不是止步于当下。」
「我希望能通过我的音乐,持续发光,为更多的人带来能量。」
最近有记者问我,如果听众中99%是业余,1%专家,你希望弹给谁听?」
我的回答是,「我当然希望为所有人弹奏。如果实在要选择,我会选择99%的普通人。」
我的回答引起了很多的争议,但我很平和,
因为我真正的愿望是让我的音乐能激励更多的普通人进入古典音乐的世界,而不是取悦一小部分专家。
末了,他坐回琴凳上,以一曲充满激情的弹奏结束。 最后,他双手合十,鞠躬致谢,谦和淡定。全场起立,给了他持久的掌声。
Niu Niu从基于自我的理想,探索到自己与世界、与社会、与自己的关系。他或许还会继续探寻,可是当他的视界,比自己大,比当下远时,一切的可能也将被重新定义。
观众席中的我,突然间很感慨,也很感动。 整个上午盘桓的问题,隐隐有了回应。 这是中国青年在国际社区里让我们骄傲的样子。 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未来的样子。
Photo Credit : 题图和Niu Niu图片,来自John Werner
Title Credit:标题由Hawa贡献(微博ID:hawa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