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触手可及,我们还需要记忆吗?

这两天正在陆续把从前 OneNote 里的笔记导入 Evernote。OneNote 是我在商学院念书期间的主要笔记方式,可是,自从一年半以前转投Mac,就几乎没有搭理过它了。导入过程中,真真是有“似曾相识,却恍若初见”的感觉:) 为手上正在进行的项目,查阅了几则相关笔记,启发颇大,甚至产生了一些始料未及的新灵感。这些旧知识,在新灵感生成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填补了一些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空缺。

而有意思的是,这件事,恰好印证了这几天的一些思考。

我们处在一个几乎一切都可以搜索的时代。且不说Google, Wiki之类无比强大的互联网搜索,就连桌面电脑的搜索功能也让极速增长的硬盘空间变得不足为惧。智能手机里令人眼花缭乱的App,让我们可以轻松记录和追踪各种行为和信息。我们似乎再也没有刻意记忆的必要了。

所以有人说,在这个资讯触手可及的时代,重要的是识别、获取和加工资讯的能力,记忆能力已经无足重轻了。

搜索时代,仍需记忆

果真如此吗?

其实不然。即使我们随时都可以从外部调用资讯,我们仍然需要记住大量信息。

首先,记住的知识是高效理解和思维的必要组件。

大脑实际上是一个网络,我们的理解力和思维力,取决于不同节点之间的联结速度和强度。要加强这个网络,一是需要增加有意义的节点,二是强化其关联路径

记住的知识便是我们在大脑网络中塑造的节点。如果把大脑比作一个高速公路网络,网络里站点越多,路况越好,你就能越快的到达目的地。 有时候我们会说,反应慢,这也许是因为我们大脑的高速公路网里,站点太少,你从北京到上海,还非得去乌鲁木齐绕一圈。

其次,记住的知识为我们的创造力提供原材。

所谓创造力,很大程度上就是在随机的、无关的信息和知识之间建立关联,而创造力常常又是在潜意识中工作。 创造本身充满不确定,我们几乎不可能预测创造过程会调用什么知识什么信息。 从这个意义上说,搜索是一个On-Demand的过程,我们根据需要,对搜索引擎下单;而创意的问题是,我们根本不知道应该给搜索下怎样的订单。再说了,牛顿被苹果击中时,阿基米德洗澡时,或者你半夜做梦时,你在做着A的事,你的潜意识在干着B的事,你怎么去搜索? 所以,最好还是给大脑多准备一些原材,不要为难这个巧妇去做“无米之炊”。

在考虑灵感和创造时,我们可以把记忆的知识想象为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积木,无论是搭个房子,还是造个火箭,我们得先有这些积木块。

You are a good writer

这几天之所以会思考关于记忆的问题,源于几天前的一个对话。

我和同事开会,她冷不丁地冒出一句,“You are a good writer.” 这让我着实一惊。

来到美国之前,虽然英语是主要的书面工作语言,但大多以邮件形式为主。而现在,由于工作的关系,需要用英语写很多正式的文档。如果说今天和过去相比,在英语写作上,已经有了一些进步,我想应该得益于一年前开始的 Daily Catch 这个小实践。

说起来很简单,我在 Evernote 里,建立了一个名为 Daily Catch 的笔记本。每周一则笔记。在阅读和生活中,遇到好的英语表达,就把它扔到笔记里去。都是句子或者段落,即使是生词,也放在句子的语境里。大多数句子/段落都辅之以中文翻译和颜色标记( color coding ),每天不超过5条。 每周结束时,把这个笔记打印出来,随身携带,随时查阅。如此往复。

回头来看时,发现自己用英语写作时,的确感觉流畅了很多。而自己所写的很多句子,却也未必都是背下来的表达,常常有些自我发挥。有时候写完之后会想,”咦?我哪儿学的这句?” 这是不是所谓的语感呢?如果从思维的角度,或许我们可以把它视为某种“创意火花”吧。那些记忆过的表达,成为了我的大脑”积木“。

利用回忆帮助记忆

认识到记忆对于学习的作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个 Daily Catch,只是自我实践中的一项而已。 强化记忆的功效,在我的工作中也已经体现。

作为一个职业转型人,公益慈善对我来说是全新的领域,更不要说美国的公益慈善了。 如何快速学习一个全新的领域,是我在过去2年里的关注重点。

谈到记忆,相关的主题也很多,大脑关于记忆的工作原理,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怎么记,都有很多的学问。 我今天就分享一个最简单却很实用的小技巧,通过回忆(Recall)来进行复习(Review),帮助记忆。

记忆的艾宾浩斯曲线,大家都很熟悉了;在这个遗忘曲线的基础上,通过反复复习来记忆和学习,似乎也已经是共识。对于需要记忆的内容,你只是通过回头看(Review)书本或者笔记来进行记忆吗? 我们先来看看本杰明·富兰克林是怎样练习写作的。

当富兰克林碰到任何一段他欣赏的文字,他会写个简短的摘要,然后放到一边。几天后,等到他忘记这些确切的文字时,他会取出摘要,重写段落。接着,他把自己的文字,和原文进行对照。在这样的比较中,他会发现一些初次阅读时没有发现的微妙,也因此学习大师们如何玩味文字。

富兰克林没有通过逐字背诵的方式来学习写作,而是以一种更为积极的方式,把学习的内容据为己有。在我们自己的学习中,如果只是通过回顾笔记,的确也能在重复中加深记忆,但这仍然是一种被动的方式。更有效的办法,是Recall and compare(回忆与比较)。这个方法有2个要点:

  • 当你需要复习时,在打开书本和笔记之前,先试图重述( Retell)和回忆已经学习过的内容,看看自己记住了多少,然后对照笔记,弥补缺失。我的 Daily Catch 笔记里,加上中文翻译,也是帮助recall的一种方式。(虽然这个涉及语言学习的解码过程,但本质上可以理解为辅助Recall)
  • 保证固定频率的重复,直到真正记住。 这个频率,因人而异,就我个人而言,我是按照1天-1周-1个月-6个月-1年的频率来复习。

在具体实施上,最重要的是形成习惯,让这项工作的安排,不必经过大脑进行筹划。 我是 Evernote 的重度使用者。除了思维导图以外的笔记,都集中在Evernote里。以前我用CloudWork把Evernote和Google Calendar链接,把需要复习的笔记,按照频率安排在Google Calendar上,然后在固定的时间,回忆和记忆。虽然有点麻烦,但还是可行。 可喜的是,2天前( 5月23日 ),Evernote的 MacOS、iOS和Web版,推出了大家盼望已久的提醒功能,可以安排日历。这实在是大福星。我已经试用了2天,非常棒!所以,现在只需要在Evernote里设置提醒,可以完全抛弃Google Calendar了。

另外,前面也提到潜意识的作用。有些人喜欢在睡觉时播放学习内容。这是一个充分发挥潜意识效力、实现长期记忆的好办法。需要注意的是,有研究表明,潜意识只能接受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而不能学习新知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学习专家建议在睡前复习(而不是学习新只是)或者是带着问题入睡的原因之一。 如果你希望通过收听内容,来调动潜意识帮助记忆,那么最好能避免收听新的内容。现在智能手机的录音功能都非常强大了,把需要记忆的内容,录制下来,播放复习,对于听觉学习者,不失为一种有意思的途径。

回到文章开始提到的故事,我曾经花了那么多的时间,阅读和笔记,可是因为没有一个系统的复习过程,也没有刻意的强化记忆,那些旧知识,并没有真正成为我的大脑“积木“,这实在是一种遗憾。

可是,另一方面,正是因为这一年多的刻意记忆,回头去看那些笔记,能够很快地重新捡起来,和现有的知识进行关联,也因此产生新的灵感。这也算是从另一个角度向我展示了记忆的功效吧。


Changelog

  • 181107 修订文字
  • 130525 Posted